第1次課 2學時
本次課教學重點:
交替傳譯入門課。教師向學生講解口譯在外事交流活動中的重要性,口譯的類型,重點講解交替傳譯的特點、流程、工作場合及工作形式、工作要求以及優秀的口譯員需要具備的能力和職業素養等;課程安排和教學要求。
本次課教學難點:
外交部的優秀譯員的案例
思政元素:
口譯在外事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講好中國故事也是譯員的使命之一。這節課向學生介紹口譯員的工作場合,并結合如張璐、張京、孫甯等翻譯大咖的例子,重點介紹國家部委口譯員的工作場景以及其優秀品質,如政治素養、臨場應變,并引用這些出色翻譯員的經驗分享的内容鼓勵和引導學生,要培訓敏銳的政治觀和正确的立場,要時刻關注時事熱點,要有批判性思維,要與時俱進。
本次課教學内容:
1. 課程介紹
本課程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了解口譯的不同形式和工作要求以及需要具備的素質。技巧和技能訓練貫穿始終,選取政治外交、經貿、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熱點話題的材料進行練習,一方面擴展不同領域的知識面,積累相關背景知識,一方面,在練習中熟練并鞏固口譯常用技巧。
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進行口譯練習為主,教師示範,師生互評,學生之間互評,組間點評相結合。
成為優秀口譯員需要4P: practice,passion, persistence and patience
考核方式:
1)課堂表現+課後作業
2)随堂考試
2. 口譯介紹
1)口譯類型的劃分有多種方法,可以按操作形式、任務類型和模式等劃分,而根據職業标準和教育現狀,口譯分為三個層次:
陪同口譯,包括接待、陪同參觀視察、觀光遊覽、購物餐飲等;
交替傳譯,常見于節目訪談、商務談判、商務會議、産品推介、招商引資等;
同聲傳譯,常見于不同主題的國際大型會議、外事活動、宣講會、專題研讨會、企業内部洽談等。
2)口譯員需要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正确的翻譯觀
紮實優秀的雙語能力(原語&目的語)
口齒清晰,表達流利
工作高效、專注
不斷積累各個領域的知識
保持好奇心
良好的理解及分析能力
良好的記憶力
良好的心理素質、抗壓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
良好的人際關系
……
總結為:
1、練就一雙“順風耳”
“聽得到,聽得懂”是口譯的前提。聽力理解程度直接關系口譯質量。若聽到但聽不懂則不能進行翻譯;在口譯過程中,說話人大都隻将話語說一遍,其一次性及即時性加大了聽力的難度。此外,每位說話人的語音不盡相同,盡管雖為英語,但是來自日本、韓國、歐美、非洲或澳洲國家的人英語口音也不一樣。
■ 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的一種語言,來自不同國家甚至來自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口音,比如英美口音,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等國的口音,美國的南部地區與北部地區的口音;不但會聽到英語民族的口音,也會聽到非英語民族人的講話,如南亞人、東南亞人、非洲人、中東人、北歐人、南歐人、拉美人等。他們的英語都不同程度地帶着自己母語的烙印,尤其是中東國家的口音特别重,很難聽懂,這對于口譯員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要聽懂這五花八門的口音,就必須在平時就注意多聽一些英語的口音、方言及變體,注意總結其特點和規律,并學會邏輯推理和判斷講話的前因後果,正确判斷說話人所要傳達的信息,領會其意向、目的、态度,從而做出果斷、正确的選擇。
2、事先做好準備
■ 商貿活動時大量使用專業詞彙和具有商務含義的準商貿術語。它在詞彙的使用上的最大特點就是要求專業詞彙的精确使用,而這些專業詞彙又因會展産品的不同而不同,這些大量的專業詞彙、具有商務含義的普通詞(或複合詞)以及縮略詞必須通過專業學習才能掌握。這樣就要求譯員必須針對這些專業術語提前做好準備。
■ 以家具展為例,有些詞彙必須放在到不同領域中去理解,才能表達出其深層的含義。如Baroco style(巴洛克風格)“巴洛克”是一種風格術語,指自17世紀初直至18世紀上半葉流行于歐洲的主要藝術風格。而在家具行業中,巴洛克風格的住宅和家具設計表現了真實的生活且富有情感,更加适合生活的功能需要和精神需求,這就要求口譯人員在會展講解中懂得這個詞組更深刻的含義而不僅僅是字面含義。
3、成為一本“百科全書”
■ 一名優秀的譯員應具備良好的英語修養和紮實的漢語基本功,掌握英漢兩種語言的特點和互譯規律,擁有快速、準确地遣詞造句的能力。但是譯員光有紮實的語言基本功是遠遠不夠的。由于口譯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譯員必須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多積累知識,對自己的國家和有關語言國家的地理風貌、文化背景、曆史知識、風土人情、文學名著、著名人物以及政治時事、經濟貿易、外交政策和科學技術等都有所了解。對外語中出現的一些習語、俚語、諺語等也要準确的把握。比如,
■ “Everyone knows that Bob lost his shirt when that business he had invested in failed. ”
■ 這句話的意思是“大家都知道,鮑勃的财産在他投資的事業失敗後就全部陪光了。”這裡的“lose his shirt”如翻譯成“失去他的襯衫”就會讓人誤解整句話的意思,要透徹理解句子的意思,就要知道在俚語中它的意思是“失去一切”。
4、善于歸納、整理以及出衆的記憶力
■ 譯員需要有非凡的記憶力,這一點是由口譯工作的特點所決定的。第一,譯員在口譯過程中不可能有機會查閱詞典和工具書,或請教别人,因此,譯員必須記住大量的詞彙(包括專業詞彙)、成語、典故和縮略詞等。
■ 第二,譯員必須有相當好的記憶力才能把講話人所講的内容準确詳盡地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而且,會展口譯要求有很強的現場性,此時由于口譯工作的特點是需在極短的時間内把講話者的内容傳譯出來,受時間的限制,譯員不能借助筆記的輔助作用因此所記住的内容隻能是重點内容。如果逐字逐句地照譯,反而給聽衆留下不完整、不忠實的感覺。至于哪些地方該翻,哪些話要删除,這主要靠譯員自身綜合知識水平去做出合理的判斷。
■ 翻譯的職業道德就是要真正做到忠于講話者的精神實質,決不能以各種借口對講話者的話大打折扣、傷筋動骨。口譯時還會出現許多數字,譯員也需要有超強的記憶力才不至于混淆。
案例分析一:
孫甯在2018全國口譯大賽總決賽的點評

首先是譯員的背景知識。今天上午談到了怎麼把中國以及中國的曆史文化和世界做一個溝通。這個片子比較難,但是裡面有不少知識,是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譯員,還是一個和外國人溝通的普通人,可能都需要掌握的。
比如說“纏足”,當然它是個陋習,有不少同學用的是wrap,其實這個是有更标準的、更約定俗成的表述,應該是bound feet。
再比如《論語》,如果你跟老外說《論語》,他可能沒有辦法理解這是什麼。其實《論語》也是早就有固定的譯法,The Analects。這些可能是我期待選手能夠更多地展現的。
再比如一些和中國曆史文化相關的詞,比如講到漢學家明恩溥,英文名是Arthur Smith,和早上講到的Henderson Smith到底是什麼關系?是同一個人還是兩個人?Henderson Smith的中文譯名到底是什麼?這個我想是作為譯員,是你需要掌握的知識背景。
再比如說曆史上對于中國的看法,早上說到了“黃禍”,這個“黃禍”是什麼?是locust還是peril?
再比如說“義和團”,英文是什麼?這是把中國介紹出去,我期待你知道的一些東西。
同時還有西方看中國,一些很有名的人、書,或者是一些提法,我們的選手是應該掌握的。
比如說早上提到的The White Man's Burden,這個詞怎麼翻?更重要的是它背後的是什麼意思?
孟德斯鸠的《論法的精神》、英國詩人丁尼森(Tennyson)、吉蔔林(Kipling),包括他們一些最著名的詩句。
早上談到“東西方永不相遇”,我們有的同學翻的是integrate,你如果知道這個人是怎麼樣的一個背景,你就會知道這個話可能不會從他嘴裡面說出來。如果你上午能說出never the twain shall meet,評委絕對會眼前一亮。
再比如說最明顯的“基辛格”,中文這三個字我們太熟悉了,但是他的名字英文怎麼說?
林語堂寫過好幾本書,《吾國吾民》、《生活的藝術》,它們的英文分别應該是什麼?魯迅和林語堂的關系是怎麼樣?隻是朋友?還是說他們也存在見解上的不同?
我覺得,如果大家将來要從事翻譯這個行業,這些知識是需要補的短闆。
案例二分析:

張璐經典詩詞名句的翻譯:
1.華山再高,頂有過路。
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 one can always ascend to its top.
2.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3.人或加讪,心無疵兮。
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 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
4.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
Differences between brothers can not sever their blood ties.
5.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
I will not waver and carry out my duties, and will remain true to my conviction.
6.入則懇懇以盡忠,出則謙謙以自悔。
Officials should serve as loyal as they can conscientiously when they are in office and engage in modest self-reflection when their terms end.
7.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There are people who will appreciate what I have done but there are also people who will criticize me, ultimately, history will have the final say.
8.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In line with the conviction that I will do whatever it takes to serve my country even at the cost of my own life, regardless of fortune or misfortune to myself.
9.骨肉之親,析而不殊。
Brothers, though geographically apart, will always be bound by their blood ties.
10.如将不盡,與古為新。
It is only with reform that we can ensure continuous existence and growth.
11.行百裡者半九十。
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one hundred 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side.
12.人或加讪,心無疵兮。
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 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
……
思政元素:
上面兩個例子都闡釋了背景知識積累的重要性。特别是文化知識,博大精深,隻有深谙文化内涵,才能更到位地傳遞信息,才能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在口譯工作場合,不少領導人都會引經據典,需要譯員平時積累詩詞,不僅要了解其涵義,也要多思考多琢磨如何去翻譯才能更傳神更達意。
教學組織:多媒體輔助授課,結合視頻和音頻資料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口譯的方方面面,教師點評,師生互動賞析,有助于形成師生互動的活潑課堂氣氛。本次課主要由教師講授,師生賞析專業譯員表現為主。其餘時間為答疑環節。
作業布置:
聽完張璐和孫甯的有關于口譯學習的講座,在此基礎上,做好自己的口譯學習計劃
小組分組
課後自我總結分析:
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聽講,對口譯興趣深厚,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也要讓學生認識到口譯學習是一個漫長甚至枯燥的過程,不可能短期内見效,要做好長期堅持訓練的準備。
供稿:鄧燕玲
202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