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教學 >> 外語專業 >> 教學動态 >> 正文

外文學院翻譯系舉辦課程思政研讨會

發布時間:2022-09-14  浏覽次數:

2022年7月5日,太阳成集团tyc234cc翻譯系第二次舉辦課程思政研讨會,第一次課程思政研讨會主要聚焦在翻譯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路徑,為翻譯專業作為學校課程思政示範專業做好基礎性工作,本次研讨會進一步總結前期成果,發揮“示範專業”作用,并進一步推廣課程思政理念到學院的英語專業、商務英語專業、大學英語以及二外,讓課程思政在學院各專業全面覆蓋落地。本次研讨會特邀請外文學院各個專業的負責人和骨幹教師進行課程思政的反思。

在研讨會中,共八位老師圍繞課程思政時代背景、理論與實踐進行主旨發言。塗兵蘭教授以《翻譯理論與實踐》這門課為例,從内容設計、活動設計和課外反饋三方面論證翻譯課程的思政路徑,其中内容設計需要隐性與顯性結合,活動設計注重知識與思政融合,以譯作對比、譯家分析為切入點,課外反饋則需結合各種第二課堂活動,如三下鄉、翻譯比賽等,去考察學生的思政教育效果。

畢亞男老師主講題目為《綜合商務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她詳細展示了《綜合商務英語》的課程設計、組織架構、任務設計,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現思政元素在各個環節的切入點,最後以一節課堂案例展示具體如何操作。

楊貴章博士主講題目為《中國詩詞英譯賞析與誦讀》,他主張在翻譯教學中融入中國古詩詞英譯欣賞,以隐性的方式和學生探讨價值觀,以許淵沖的“三美”理論為指導,讓學生具備譯文評價能力的同時,能夠領略詩詞背後的具體價值内涵,并結合大學生的現實生活、人生觀、親情觀、戀愛觀等進行引導,達到課程思政的目的。

鄧薇博士重點論述了新時代背景之下翻譯概論課程的課程思政路徑,她強調課程思政應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從課程理論、翻譯技巧、材料選擇等方面進行精心選擇,要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思政教育,特别是培養學生識别西方媒體如何利用語言的力量抹黑中國。提出了依循課程特點、結合課程特色、依托專業特點、堅持有機融入和利用教學實踐的立德樹人教學理念。

李海燕老師談到大學英語教學的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提出了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思政的幾點困惑,例如:缺乏素材、教師的主體意識不足等。并提出了四方面的融入途徑:(1)某些關鍵詞與文化的融合;(2)教材二次加工;(3)時事熱點的引入;(4)教師個人專業素養的提升。

鐘澤楠老師主講題目是《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教材話語體系與思政路徑》,他指出現在商務英語專業商科類的課程都是使用國外的原版教材,都是外國人編寫,因此體現的是“西方的思政”,從整個話語體系來看,西方的思政方式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并且鑒别。為了應對這種西方思政的沖擊,應從建立文化自信、以人民利益為中心、引導學生奮發圖強以及科教興國等方面進行課程思政建構。

楊韻博士主講題目為《大學日語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入設計》,她認為大學日語的思政元素主要切入點是文化,她以《北國之春》的歌詞為例,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是否通過歌曲在自然觀、親情觀、戀愛觀、家國情懷等四方面得到啟示。

陳樹坤博士主講題目為《話語分析理論與價值引領》,強調外語教師本身就是一個話語分析者,而話語分析理論目的就是幫助分析者識别意識形态和價值觀,因此熟悉話語分析理論有助于外語教師進行價值引領,并以批評話語分析、積極話語分析、和諧話語分析以及生态話語分析舉例說明。

本次課程思政研讨會的召開,不僅為外文學院課程思政在各個專業的總體落地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課程思政研究、團隊建設、課程建設奠定了基礎。會議線上線下同步舉行,得到了外院教師的積極參與,反響熱烈,受到領導和老師一緻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