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三下鄉||外文學院WWA02黨史學習實踐團傳承紅色精神隊三下鄉活...2021-09-02

發布時間:2021-09-02  浏覽次數:

外文學院WWA02黨史學習實踐團傳承紅色精神隊三下鄉活動

聚焦“萬裡長征路,百年奮鬥史”,學習與宣傳黨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7月26号-8月1号,由外文學院鄧粲士老師帶隊指導的WWA02黨史學習實踐團傳承紅色精神隊通過開展重走紅色足迹、追溯紅色記憶、訪談紅色人物、挖掘紅色故事、體悟紅色文化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實現在實踐中學習黨史,深切感悟黨的百年光輝曆程。通過此次活動,外文學子們得以更好地體會到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勇擔時代責任的重要性。

這次三下鄉也展示新時代青年的良好風貌,做到學黨史,辦實事,宣講黨史,服務社會,同時也讓更多人民群衆參與到重溫曆史、銘記曆史、愛國愛黨的良好氛圍裡,讓此次實踐活動更具意義。活動為期七天,隊伍探尋了六處紅色景點,探訪當地老黨員,以“線上+線下”的模式分享體會。

走進鄧發故居,了解鄧發烈士

鄧發别名鄧元钊,是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參加過長征、抗日戰争,被譽為赤色中國的“守護神”。故居内有大量與建黨百年有關的紅色教育專欄,在建黨百年響應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于學黨史、悟思想的号召,同時也讓更多人民群衆參與到重溫曆史、銘記黨史的氛圍裡。小故居,大豐碑。鄧發烈士的革命事迹鼓舞人心,為我們的思想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淨化和洗禮,更加增強了身為新時代青年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激勵我們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态投身到今後的學習中,不負韶華,努力成才,勇擔新時代青年人的使命。

紀念革命英雄,争做優秀黨員

茂名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水東鎮的東陽北街東湖公園内,革命史迹碑志上有革命先烈在革命時期所做鬥争的詳細記錄。紀念碑前是一對守候相望的石獅,莊嚴而神聖。革命烈士紀念碑主碑文則記載了一批革命志士為傳播馬列主義,解放全電白而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迹。仰望紀念碑,牢記領袖囑托,踐行忠誠擔當,參觀紀念碑不僅僅是為了緬懷,更是表現了新一代青年争做優秀共産黨員的步伐不會放緩,廣大黨員必将用實際行動保證政治合格、執行紀律合格、品德合格、發揮作用合格!

傳承紅色精神,牢記使命擔當

申明亭革命史迹館由舊時祠堂改造而成,分為辛亥革命傳薪火、熱血丹心譜壯歌等七個部分。它是申明亭人不甘屈辱、勇于反抗外來侵略者的曆史見證。史迹館雖面積不大,但其展示的關于抗日曆史的内容豐富詳實,例如,館中描述了七七事變次日,申明亭籍中共黨員楊子江、缪羽天、楊奇、楊少榮等人不畏犧牲,成立七八劇社,走上街頭演抗日劇、唱抗日歌、建立黨組織投身革命、誓死與敵人反抗的革命英雄事迹。先輩們的舍己為人令人震撼,他們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崇高的精神令人感動。

勇于鬥争革命,不懼艱難險阻

革命聖地海豐紅宮紅場舊址位于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海城鎮人民南路13号。紅宮原為建于明代的海豐學宮,始建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大門門額上浮塑“紅場”二個大字,為彭湃烈士手書,兩邊浮塑有“鏟除封建勢力,實行土地革命”的對聯,紅場中央設有傳聲台。1927年12月1日在這裡召開了5萬多人參加的大會,慶祝海豐蘇維埃政府成立。1928年1月2日董朗、顔昌熙等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與葉镛、袁裕、徐向前等率領的廣州起義部隊在此勝利會師。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布海豐紅宮紅場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弘揚紅色文化,緬懷先烈偉績

揭陽學宮始建于南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濃縮了千年儒家文化精髓,現存的建築組群由21座單體建築構成,是嶺南地區規模最大、配套建築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類曆史建築組群,也是省内唯一一處以"周恩來同志革命活動舊址"命名的文保單位。2013年5月,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揭陽學宮是廣東省同類建築物之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一座,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藝術水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總理少年志氣仍激蕩于人民心中,無論如今的生活多麼美好,我們應牢記讀書的力量。

發揚創新精神,緻敬先烈英魂

東莞高埗大橋作為全國第一座征收過橋費的地方公路橋梁,高埗大橋首創了“集資建橋,過橋收費還貸”模式。這種創新精神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橋舊址背後的“敢為人先”精神值得傳承。另外,高埗革命烈士紀念碑通過文字描述為我們詳細解說了高埗鄉民們在抗日時期與解放戰争時期所做出的抗争與貢獻,并時刻警示我們,要向革命先烈學習,以他們的革命精神為指引,學會反思自我,不斷進步,努力傳承革命英雄艱苦卓絕的奮鬥精神,并将其貫徹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争做時代優秀青年。

在探尋紅色基因外,隊員還到當地優秀共産黨員處進行拜訪,在與老一輩先進黨員的交談中,隊員們獲益匪淺。

雲浮線下隊員到雲浮市土門村村委陳書記處進行探訪。作為村委幹部,陳書記多年來積極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為了土門村發展做出許多建設性工作,振興了鄉村。在他的帶領下,土門村的經濟、文化、生态方面的發展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村民們都能安居樂業。陳書記表示,當人民遭受災難時,作為共産黨員,要走在前列,要沖鋒陷陣,充當先鋒者和開路者。另外,書記建議當代大學生要愛國愛黨,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增長才幹,将來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使命呼喚擔當,榜樣引領時代,值此建黨百年,通過對老一輩先進黨員的探訪,不僅能讓新時代大學生堅定了理想信念,還能以身邊的優秀黨員為榜樣,熱愛黨、熱愛集體,認真做好每件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黨和國家作貢獻。

陸豐線下隊員前往南塘鎮後徑村探訪老黨員張炳宣和張展爺爺。他們是曾曆經戰火硝煙的铮铮男兒,他們是一個時代真正的見證者。他們是英雄,卻悄悄隐退在歲月中。他可能是我們身邊一位熟悉的長者,可能是我們偶然聽人提起故事中的主人公。他們的故事曆經滄桑,平凡而偉大。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曆久彌堅。百年奮鬥征程,百年為民之路,砥砺着“忠誠印寸心,浩然充兩間”的共産黨人品格,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共産黨員。細數曆史,我們的先輩不斷地進行新的有時代烙印的偉大鬥争。在危急存亡之時救亡圖存,在一窮二白之時艱苦奮鬥,在改革奮進之時開拓進取。作為

新時代青年,我們應在學習黨史中自覺堅定理想信念,傳承和弘揚先輩們堅如磐石的信仰、崇高為民情懷。

WWA02黨史學習實踐團傳承紅色精神隊的三下鄉活動于八月一日圓滿落下帷幕。百年黨史波瀾壯闊,美好生活需要感恩。我們要堅定黨的領導不動搖,跟随黨的腳步不偏航。“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聽黨話”,隊伍通過探尋當地的紅色基因,探訪老一輩黨員,學習他們的精神,激勵青年一代的黨員不斷作為,服務社會,用實際行動獻禮黨的百年華誕,為發展黨的群衆基礎,宣揚黨的曆史與光輝積極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