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陳定剛博士金融翻譯團隊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年報2019》新鮮出版

發布時間:2020-06-16  浏覽次數:

 

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金融管理部門和民政部、國家統計局等部委的指導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牽頭組織相關政府部門、從業機構和研究機構聯合編制完成《中國互聯網金融年報2019》,由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發行。該年報對2018年行業發展情況進行梳理,總結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深入推進的巨大成效,支持我國互聯網金融總體風險水平持續下降,行業規範健康發展态勢日漸形成。年報分析了相關風險與挑戰,在此基礎上對行業未來發展作出了展望。作為一本全面、客觀的行業年度報告,該年報不僅适合監管部門和研究機構在日常工作中參考使用,也為互聯網金融從業者、消費者等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和數據資料。

說明: C:\Users\huangzx\Desktop\QQ截圖20200616113707.png

我校外文學院陳定剛博士領銜的經濟與金融翻譯團隊接到翻譯項目任務後,恰逢全國上下都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他們在今年寒假期間,克服困難,加班加點,精心翻譯,如期完成了英語翻譯任務。翻譯質量得到金融管理部門領導的好評。這是繼《中國與國際金融安全》在國外出版之後,該團隊完成的又一部金融學術著作的英語翻譯,初顯太阳成集团tyc234cc金融翻譯團隊的專業翻譯能力。

【相關鍊接】原作簡介:如今的每時每刻,都有用戶在進行網絡支付。可以說,近年來網絡支付已深深融入百姓生活。那麼,2018年我國網絡支付發展情況如何?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12月17日在北京發布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年報(2019)》(以下簡稱《年報》),對此作了全面回答。

網絡支付向小額碎片化發展

據統計,截至2018年年末,我國網民數量達8.29億人,龐大的用戶基數也推動網絡支付發展。《年報》指出,2018年互聯網支付和移動支付業務較上年規模均有所上升。其中,國内商業銀行共處理互聯網支付業務570.13億筆,較上年同期增長17.36%,交易金額為2126.30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7%;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605.31億筆,較上年同期增長61.19%,交易金額為277.39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6.69%。

2018年,國内非銀行支付機構共處理互聯網支付業務700.51億筆,較上年同期增長44.95%,交易金額為50.15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49%;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4722.83億筆,較上年同期增長97.39%,交易金額為167.89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9.73%。

另外,《年報》指出,互聯網支付筆均金額整體高于移動支付,說明相較于移動支付,用戶普遍更傾向于采用互聯網支付進行較大額交易,移動支付呈現小額化、零售化特征。

從整體趨勢上看,《年報》發現互聯網支付和移動支付筆均交易金額整體均呈下降趨勢,表明随着線上線下支付業務融合創新發展,支付業務應用場景和受理環境的改善,特别是随着條碼支付的興起打通線上與線下的連接,用戶對條碼支付的使用度與接受度已達較高水平,行業整體交易筆數上升,網絡支付向小額碎片化發展。

跨境支付業務快速增長

随着國内金融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人民币國際化進程加快,國内支付行業加速“走出去”,跨境支付業務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年報》認為,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将為沿岸國家支付市場發展帶來新機遇,推動銀行和支付機構廷伸構建金融服務網絡,完善金融基礎設施,豐富支付産品,提升支付效率,防控支付風險。

另一方面,境外支付市場的拓展為國内支付技術與标準的“走出去”和推廣應用提供了便利條件,有助于盡快融入全球支付體系并将跨境支付業務做大做強,推動國内現有業務、技術标準規範以及現有支付系統體系應用至全球範圍,為全球用戶和市場提供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務。

據統計,2018年,我國支付機構跨境支付交易筆數24.02億筆,較上年同期增長91.24%,交易金額4939.5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4.87%。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跨境支付高速發展給人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對支付機構自身系統建設、系統信息保護安全及信息甄别能力也提出了巨大挑戰。目前,通行的互聯網支付方式大緻分為憑密支付和免密支付。免密支付雖提高了支付成功率,但易引發交易欺詐等問題,而跨境貿易中的欺詐行為追溯過程相較國内更加複雜,通常需幾個月才能判定欺詐交易,處理來自境外消費者的糾紛也遠比境内複雜。因此,《年報》提醒,對于從事跨境支付的企業而言,在資金安全、消費者權益保護、敏感信息保存、系統安全、應急處理等多方面均需有制度和系統進行保障,不斷提升支付安全性,有效識别和降低風險。

圍繞場景需求做好細分産品

未來網絡支付發展趨勢是什麼?簡而言之,綜合服務、深耕細作、國際化是網絡支付的“進化”方向。同時,支付機構走向資本市場也是一大趨勢。

《年報》認為,随着網上支付用戶規模的不斷增長以及各類互聯網支付應用的日益豐富與完善,我國支付市場逐步形成以支付服務為主線,并逐步發揮支付機構的信息、數據服務優勢,強化智能營銷、安全、資金服務能力,形成平台化、場景化、模塊化、體系化的業務格局,深入聚焦于企業綜合服務以及産業的轉型升級,為其提供“支付+”的金融科技創新解決方案。

當前,網絡支付發展也越來越便民,支付機構已針對不同應用場景适時推出各類産品和服務。《年報》舉例稱,針對消費金融行業特點,支付機構推出了分期付款和實時付款産品,滿足商戶代收付需求;針對商旅行業特點,推出“遊易付”産品,滿足商戶小額支付便利、大額支付實名的要求。

由于移動支付的高頻、便捷以及以服務零售業為主的特征,我國支付産能和支付服務已具備向外輸出的優勢和能力,支付機構也逐步參與和制定國際化的标準。《年報》表示,我國既鼓勵國内支付機構“走出去”,也鼓勵“引進來”,經營穩定、信譽良好的海外支付機構、清算組織和商業銀行,将進一步深度參與到我國支付市場中。

《報告》還指出,自2011年國内支付機構獲得支付牌照以來,支付機構業務日漸成熟,合規性得以提升,市場格局相對穩定。未來幾年,支付機構走向資本市場上市,可能會成為一種趨勢。(來源:《金融時報》)

(外文學院,20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