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之隊實踐隊
一、 調研情況簡介
1. 調查項目:大埔縣塘背白土村新農村建設狀況
2. 調查地點:大埔縣塘背白土村
3. 調查對象:大埔縣塘背白土村村民
4. 調查時間:2019年7月19日-7月21日
5. 調查人員:太阳成集团tyc234cc大學生紅之隊赴大埔縣調研實踐隊
6. 調查目的:
新農村建設以來大埔縣塘背白土村的變化,以什麼來發展産業,取得了那些成就,農民生活水平怎麼樣,目前存在什麼問題,以及針對存在的問題白土村家鄉人民或基層組織做了怎樣的努力等。
7.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座談交流,采訪當地居民
8. 關鍵詞:調研背景;新變化;存在問題;建議
二、 調研背景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标。中國共産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并進。
為響應國家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視,我院師生赴梅州大埔縣大東鎮塘背白土村就新農村建設問題進行三下鄉調研實踐。白土村位于大埔縣大東鎮東南部,全村耕地面積881畝,林地面積9200畝,有6個自然村472戶1769人。确定貧困戶數49戶170人,其中,有勞動力43戶160人,無勞動力戶6戶10人。分别占全村總戶數的10.4%、總人數的9.6%。一般貧困戶28戶111人,低保貧困戶19戶57人;五保戶2戶2人。村民收入主要蜜柚、闆栗、花生、水稻四大作物種植。貧困原因主要是因病、因學、缺技術等。絕大部分主要勞動力均外出務工,目前留守人員主要是“婦幼、老弱、病殘”人口居多。
建檔立卡貧困戶49戶,剩下3戶沒脫貧原因是2戶18年底剛納入貧困戶的,另外一戶危房改造在2018年底剛做好土建,沒入住,鎮扶貧辦建議不納入已脫貧名單。
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結對幫扶白土村。自集團駐村精準扶貧以來,集團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到村調研指導,為白土村脫貧攻堅掌舵護航。在集團公司及駐埔工作組的指導下,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白土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和白土村兩委班子成員,精誠合作,同心合力穩步推進各項扶貧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集團帶頭發動,與社會各界合力,實施推進一下民生基礎項目:
至福建出省道建設(社會各界捐款38多萬);燈心塘、桐嶺、溪背、坳門坪四條村道硬底化(社會各界捐款50多萬);白土衛生站、塘背停車場、白土公園、塘背老年文化活動中心、白土村文化活動中心、坳門坪文化活動中心、村委門坪改造等(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官宅大橋及連通道路(社會各界捐款110多萬),等。白土村結對幫扶另一單位是梅州市社會保障基金管理局。該局助力幫扶了40多萬。
上半年當地政府繼續推進幫扶計劃,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目标“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即“不愁吃、不愁穿兩不愁”、“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堅持精準識别、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多措并舉。白土村經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穩步實現脫貧,截止2018年底脫貧人數為46戶,157人,脫貧比例為92.35%。通過各方努力,白土村硬件設施有很大的變化,修路架橋,祠堂翻修,池塘治理等,給當地人帶來了許多便利,生活也越來越幸福,但是離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
三、 新農村建設新變化
(一)貧困的原因。一個地方的貧困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白土村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白土村地處盆地的地形,地勢較低;四面環山,地形較封閉,可耕地較少;處于低緯度,亞熱帶氣候,年降水豐富,多山雨,雨熱同期。封閉的地形,不利于與外界交流;适宜種植水稻等農作物的氣候,卻沒有足夠的耕地。自然環境對經濟的發展起着阻礙作用,但是完全消除這種阻礙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其次,還有人為的因素,農民的保守思想在與外界的阻隔中益加根深蒂固,這也導緻了村民對土地的開發方式較單一。村民的開發方式多以種植業為主,不能充分發揮當地多山的環境特點,因此村民的收入來源也較單一且收入低,主要依靠第一産業;最後便是基礎設施的缺失,道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急需的。在未開始扶貧之前,道路多為原始的泥土路,每一條道路都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條路”。俗話說,要緻富,先修路。路通,财通。道路的建設,既可以方便村民的出行,也有利于村民獲取更多的市場信息,提高農作物的種植價值,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白土村脫貧緻富項目的實施,提高白土村的脫貧率,真正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白土村新氣象。我國的農村扶貧政策有救濟式扶貧、開發式扶貧和消除貧困三種類型。扶貧方式的不同,發揮的效果也不一樣,實現脫貧項目的速度及保持富有的能力也不一樣。(救濟式扶貧)它隻能窮人暫時解決生活上的困難,難以提高貧困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不能從根本上最終擺脫貧困。開發式的扶貧工作對貧困地區的整體經濟發展,特别是各級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長發揮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但對貧困地區特貧人口生活狀況的改善卻作用很小。消除貧困式扶貧是以扶持貧困人口為主的開 放式徹底消滅貧困的策略。
(三)多方支持,助力農村新建設。上世紀末,中央除繼續增加扶貧投入,加大扶貧地區優惠政策之外,還采取了以工代赈、科技扶貧、機關定點扶貧、國際合作等形勢,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緩解農村貧困。白土村的扶貧方式是三種方式的結合,既要政府的扶持,又要當地村民的努力;既要種植農作物,又要利用地勢種植經濟作物;既要發展好第一産業,又要引入新興産業;既要開發,又要保護好綠水青山。
自實施脫貧政策以來,白土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生活上,道路的建設。水泥路代替了泥濘的原始泥土路,方便來了村民的出行,将村莊與城鎮更好地聯系在一起,促進地方間的交流與合作;娛樂設施的建設,村民有了休閑娛樂的場所,雖然不大也不夠完善,但是卻也是一種改變的象征;觀念的轉變,部分村民不再隻是守着他們那一畝三分田,更加願意走出去,或經商或打工,這樣不僅僅可以顧好家裡的日常吃用,偶爾還小有餘錢;村容村貌是一個村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象征。白土村設有固定的垃圾收集點,盡管沒有進行垃圾分類管理,但是較之前的亂放亂堆有了較明顯的變化,有利于人民生活環境的改善。在生産效率方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動密集型的生産方式逐漸被機器代替,工作效率也有了明顯的提高,更多的勞動力被釋放。
在産業方面,第一産業不僅僅是保留下來,還是被優化的第一産業。農作物的種植不再是唯一的經濟收入來源,經濟作物的種植也成為了村民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作物———蜜柚和闆栗的種植充分利用了當地的自然環境和多餘的勞動力,其中闆栗是當地的一大特色産品,因環境特殊,當地所種植的闆栗也較其他地方的更優質、更受歡迎,也因此創造出了豐富的财富;新興産業的引進,光伏産業的發展充分利用了當地充足的光照。除了發展光伏産業,當地還利用充足的降水以及特殊的地形發展水電站。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又可以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根據當地駐村幹部的反映,白土村現在的脫貧率已達到92.8%,預計今年年底能達到100%。我們都希望看到每一位中國人民都能享受國家發展的福祉,但是共同富裕的實現并非可以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每一位參與者的奉獻和努力。每一戶貧困戶的脫貧都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同樣離不開每一位村民的努力奮鬥。從對村民的采訪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村民對自己現在的生活較滿意,對村莊近幾年的發展也是相對滿意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都有所提高。
(四)充分發揮鄉賢的作用,助力新農村建設發展質量。
“鄉賢”是封建農耕文化的一種産物,原指民間基層本土、本鄉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而深為當地民衆所尊重的人。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鄉賢”被賦予了新的定義。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鄉賢”是“作為鄉村傳統文化的守望者、新時代的道德模範和一批具有正能量的人物”。因此,如今的鄉賢是所有願意為家鄉發展建設建言獻策、出錢出力的先進人物,包括在外經商的業界人士、退居二線的政府官員、德高望重的基層幹部、有心回報故土的賢才志士等。如果說戰争給人類除了帶來痛苦,還有什麼的話,我想那便是精神吧!正如現在發展的越來越好的作為中央蘇區的大埔縣,戰争并沒有摧毀人們心中的意志,反而激發了他們内心的“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争創一流、無私奉獻”的蘇區精神。正因每個心中懷有蘇區精神并付諸實踐的大埔縣人民,才有現在全新的大埔。在大埔縣發展的道路上,他們是脫貧道路上的一股清流,不為名,不為利,隻為将鄉村建設的更好,讓人民過的更舒心。其中大東鎮鄉賢蕭茂盛(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授)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蕭教授還是紅色大埔縣大東鎮鄉親們交口稱贊的熱心鄉賢,為家鄉的新農村建設和基礎教育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我們都知道教育獲取知識,知識改變命運。這裡的命運不僅僅是個人的命運,更是一個國家的命運。21世紀以來,國家間的競争更多表現為知識和技術的競争,而技術歸根結底是知識的衍生物。教育腰從小抓起,小學階段的教育尤其重要。蕭教授“自參加工作以來傾心盡力支持家鄉公益事業建設,幾十年如一日,争取政府資金,調動社會力量,累計投資近1000萬元(其中他們夫婦兩捐資200萬元)為家鄉做了很多實事。”(範良錦,2012)其中一部分資金投入到小學校舍的建設,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環境。雖然還不能完全改變鄉村教育的面貌,但是其成才不忘回報鄉裡,回報社會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一兩個人的力量雖然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他們(如蕭教授)樂于奉獻,并推動建設衆籌的精神将會給接受者播種下為人民的事業做奉獻的種子,這樣的集體力量是無窮大的,也是我們脫貧攻堅政策實施過程中最需要的。一項事業最怕的不是沒有繼承者,而是沒有一個心系人民的繼承者。蕭教授用其行動去教育下一代,去譜寫充滿滿滿正能量的鄉賢文化,隻為其家鄉可以變得越來越好。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白土村貧困戶脫貧率之高,是我們所喜聞樂見的。雖然脫貧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貫徹,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新農村建設不會也不應止步于此,大家應該繼續前行,共創美好未來。
四、 白土村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民增收緩慢。白土村主打的特色農産品是闆栗,但由于白土村位于山區,土層稀薄,且受環保政策影響不宜大量清除原生植被,闆栗可種植面積小;加之優質闆栗需要較長的生長周期,農民通過種植闆栗獲得的收益相對較小。農民除種地外,以打零工,養殖為主,增收渠道不寬。
(二)農民素質偏低,精神文明建設稍顯滞後。白土村留守者以老人和兒童居多,大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壯勞力都在外務工。留守者大多文化程度相對較低,集體觀念相對淡薄(村中亂堆亂放的現象時有發生),精神文明建設亟待加強。
(二)農村基礎建設不完善。以教育方面為例。據白土村希望小學的部分同學反映,他們上學需要走一個小時的山路,不便于他們按時到校上課。且由于教職工住宿條件較差,學校無法吸引優秀的教職工長期留校。學校體育設施較不完善,無法滿足學生日常鍛煉的需求。
五、 結語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一個新概念,新農村建設是在我國總體上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新階段後面臨的嶄新課題,是時代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農村,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
白土村新農村建設正在加速前行。雖然,目前,由于地理位置偏遠、資源短缺、交通運輸便利度有待提高,農民思想意識落後.....但我們相信,在黨、政府和當地人的重視和合作努力,白土村的生産得到發展,經濟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更富裕,農民收入來源多樣化;鄉風更文明,農民道德水平不斷提高;村容整潔,人居環境得到改善;村務管理更民主,真正實現讓白土村人民群衆當家作主,發展農村經濟。
通過此次白土村新農村建設調研之行,我們也意識到了早日實現建設新農村的迫切性。新農村建設是早日實現脫貧攻堅與中華民族繁榮富強的中國夢的重要力量。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導向,主動投身到新農村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去。 大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人力資源,應當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富有驅動力的知識群體。
參考文獻
1. 趙國芳:北京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我國農村扶貧開發政策的研究》,2007。
2. 郭舒然等:基層代表熱議十九大報告:鄉村振興 中國增色,2017-10-22,人民網-人民日報
3. 劉達标:【鎮村動态】大埔縣大東鎮塘背村舉行廣福橋、廣福路竣工通車,梅州日報,2013-10-14第2版。
4. 廣東省農村經濟學會,太阳成集团tyc234cc:《情系塘背——蕭茂盛教授家鄉新農村建設成果攝影集覽》,2012。
5. 王如忠:《建議弘揚“鄉賢”文化 發揮“鄉賢”在鄉村振興中的獨特作用》2018-08-10,民建中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