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招生就業 >> 招生工作 >> 正文

報考翻譯專業,開啟金融經濟與語言服務跨學科融合的大門!

發布時間:2024-06-18  浏覽次數:

 

 

 

🌟開啟金融經濟與翻譯跨學科的大門,成為語言的橋梁!

  • 國際視野:培養學生國際視野,掌握雙語語言知識,了解中外社會文化,熟悉翻譯基礎理論。

  • 金融特色:凸顯金融翻譯課程體系,結合金融學與翻譯學前沿知識,打造金融英語翻譯專長。

  • 實踐導向:通過實習、模拟項目、翻譯工作坊等,增強學生的實戰經驗和項目管理能力。

  • 創新能力:鼓勵學生開展翻譯創新實踐,參與技術研發、翻譯方法探索,培養批判性思維。

  • 精英師資:由具有深厚學術背景和豐富行業經驗的教師團隊授課,金投學院和法學院最強師資加盟,提供專業指導。

  • 豐富課程:從基礎翻譯技能到專業金融翻譯知識,課程内容全面覆蓋,滿足不同職業發展需求。

  • 就業優勢:畢業生就業率高,主要就業領域包括金融、保險、外貿、教育培訓等。

專業定位

“翻譯專業”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外國語言文學類”下的一個專業。翻譯本科專業旨在培養立足大灣區、面向全中國,适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堅定理想信念、良好人文素質、紮實雙語功底、廣闊專業視野、強烈創新意識、鮮明金融特色、較高數字素養的複合型翻譯人才。具體而言,畢業生應熟練掌握相關工作語言,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了解中外社會文化,熟悉翻譯基礎理論,較好地掌握口筆譯專業技能,初步掌握并運用翻譯技術和工具,了解語言服務業的基本情況和翻譯行業的運作流程,能夠勝任外交、經貿、教育、文化、科技等領域中一般難度的翻譯、跨文化交流、語言服務等方面的工作。

為了适應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素質金融翻譯人才的需要,發揮專業優勢及區位特色,突出我校“地方性”和“國際化”的辦學特色,本專業凸顯金融翻譯課程體系特色。旨在培養學生紮實的英語語言技能和較強的英、漢口頭和筆頭表達能力,兼具金融學專業基礎知識和翻譯學前沿理論知識,具備金融英語翻譯能力。結合學校區位優勢和特點,為适應國家和廣東省,特别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具有從事英漢翻譯的工作能力、了解金融英語翻譯行業發展狀況及熟練掌握金融英語翻譯實操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課程體系

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分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拓展教育課程和實踐環節等五大主要闆塊。課程體系以“理解當代中國”系列教材為基礎,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有機融入外語類聽說讀寫譯等核心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學生在進一步夯實外語基本功、提高讀寫、演講與翻譯能力的同時,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堅定“四個自信”,了解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提高用外語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通識教育課程包括通識必修課和通識選修課程。通識必修課程必修課涵蓋教育部要求以及學校規定全校學生均需學習掌握的課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語文、計算機、體育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通識教育選修課包括文化自信力(含藝術類)、思維決策力、協作領導力、科創融合力、人生知覺力等課程模塊。

學科基礎課是本專業所屬學科要求的核心課程,注重拓寬和加強學生理論知識,增強學生的理論素養,形成學科知識的複合優勢。核心課程包括綜合英語、英語寫作、英語口語、英語視聽說、英語閱讀、現代漢語等。

專業課程是本專業所要求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課程,側重于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深化和能力培養的提升。核心必修課程包括翻譯入門、英漢筆譯、理解當代中國:漢英筆譯、基礎口譯、交替傳譯、中國文化概要、金融英語、金融筆譯等。選修課程則包括金融英語口語、金融英語閱讀、專題口譯、外事外交翻譯、區域國别概論、新聞翻譯、同聲傳譯等。

拓展教育課程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設為導向,鼓勵學生修讀學科前沿課程、專業認證課程和跨學科課程,核心課程包括金融學、會計英語、經濟學導論、國際貿易實務、金融法(英)、國際金融等。

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專業實踐課程、專業實習實訓、創新創業實踐、社會實踐、國際交流和畢業論文(設計)等。

師資隊伍

翻譯專業具有一支具深厚學術背景和豐富行業經驗的教師團隊,現有專任教師11人,其中教授2人,譯審1人,副教授4人,講師4人,具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高達63.6%;學曆方面,所有教師均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曆,其中博士8人,比例高達72.7%;多畢業于中山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暨南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東北财經大學、英國威爾士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國内外知名高校,學科背景有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翻譯學、英語教育學、高級商科、工商管理等;所有教師均具有豐富的口譯/筆譯實踐經驗,能很好地指導學生的翻譯研究與實踐。學院還聘任了行業兼職導師20餘人,每年指導近800名學生參加翻譯及語言服務實習實踐。同時,專業還依托學校“金融、經濟”特色學科的優勢,利用相關學院優秀教師資源,為學生講授金融經濟相關課程,為培養複合型金融翻譯專業人才提供堅實保障。

教學條件

本專業在廣州校本部配備了4間語言實驗室、1間同傳實驗室和1間英語實訓室;在清遠校區則設有3間40座位的智能化語音實訓室和1間40座位的智能化兼口譯實驗室。所有實驗室均配備了先進的數字化學習平台,包括翻譯在線教學平台、口譯綜合實訓系統、“iTest英語系統”、“秘書職業培訓平台”、“外研社智能作文評閱系統”、“雅信達英語智能學習平台”等,能滿足信息化教學以及AI時代翻譯教學的需求。學院與近20家語言服務行業企業建立了實習實踐基地或人才培養合作關系,能很好地落實産教融合育人計劃。同時,與企業聯合組織開展多種實踐類學科競賽活動,包括“金譯求精”口譯大賽、筆譯大賽等,能較好踐行以賽促學。

學院為翻譯專業編寫的教材有《金融英語》《金融英語閱讀》《新編金融英語聽說教程》《金融筆譯》等。金融經濟學譯著有Mezzoeconomics(《中觀經濟學》)、Regional Government Competition(《區域政府競争》)、National Finance - A Chinese Perspective(《國家金融學》),并基于譯著語料以及大創和教改項目支持制作了金融經濟學(平行)語料庫100萬字符,供翻譯教學使用。

一群人站在藍色壁報闆前描述已自動生成

外文學院成功舉辦2024中國翻譯協會年會财經金融翻譯分論壇

文本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動生成

從2013年起,雍和明教授翻譯團隊翻譯的其他4部經濟學學術譯著陸續由德國斯普林格出版公司(Springer)、英國勞特裡奇出版公司(Routledge)、美國學術出版社(American Academic Press)等歐美權威出版機構推出,引起國内外學界的關注。

圖示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動生成

翻譯系陳梓敏老師翻譯完成的譯著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 (Volume II) 由英國New Classic Press出版社正式出版

圖形用戶界面, 應用程序, Teams描述已自動生成

翻譯系陳樹坤博士在翻譯學權威刊物發表研究成果

本專業建有多個金融經濟類語料庫和翻譯教學案例庫;結合金融與翻譯主題,主持及參與國家級項目(含中華學術外譯)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0餘項,如雍和明教授的譯作《論政府超前引領—對世界區域經濟發展的理論與探索》獲得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立項。塗兵蘭教授主持的“民初翻譯家翻譯倫理模式構建及其影響研究”獲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資助項目立項。黃中習教授主持的“民族志翻譯視角下的壯族創世史詩《布洛陀》英譯研究”(16BYY036)獲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立項。陳樹坤副教授主持的“英漢‘嵌入投射’功能類型對比研究”獲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立項。教師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在國内外權威機構出版專著譯著30餘部(其中金融類譯著8部),教師團隊獲得校級教學成果獎2項、科研成果獎3項,省級以上專業教學比賽獲獎20人次。

專業教師長期為黨政部門、國際組織和企事業單位提供翻譯及語言服務,在業界享有良好社會聲譽。近5年承擔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财政廳等國家部委以及世界銀行、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的翻譯項目17項;為《尋味順德》《尋味廣東》等地方特色文化著作提供翻譯服務;為廣交會提供涉外志願者服務;疫情期間為廣州市提供出入境疫情防控政策文件翻譯服務。師生攜手參與大量翻譯及語言服務項目,有效落實了“實踐導向”和“實戰驅動”的人才培養目标。

翻譯專業的核心課程《翻譯入門》、《漢英筆譯》分别于2021年、2023年入選廣東省一流本科線下課程。《英語筆譯實務》和《外事翻譯》獲得廣東省本科在線翻譯教學優秀案例。翻譯專業成立了财經翻譯教學團隊,獲得校級教學團隊立項建設。翻譯教學團隊在課程思政改革方面取得成效,并于2020年獲得廣東省翻譯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示範項目。“英漢筆譯—翻譯中主語的确定”獲得廣東省本科高校2021年課程思政改革示範課堂。“以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标的英語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多元化創新與研究”獲第四屆校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圖片包含 遊戲機, 标志, 站描述已自動生成

翻譯系鄧薇主任榮獲廣東省第六屆高校(本科)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二等獎

現有實踐教學基地有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每年計劃參與學生20-30名)、廣州交易會進出口有限公司(每年參與學生30-60名)、深圳昆仲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參與學生20-50名)、譯國譯民翻譯公司(每年100-160個在線實習崗位)、廣州策馬翻譯有限公司(每年100-150個在線實習崗位)、廣州市聯普翻譯有限公司(每年10-20個崗位)、廣州經緯國際教育有限公司(10-20個崗位)、廣州英立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每年參與學生20-40名)、廣州孚曼國際教育咨詢(每年參與學生20-40名)等,每年為英語專業提供300餘個實習兼職崗位,基本覆蓋三個專業的同學實踐教學需求。活躍的校企合作與産學研結合有效促進學生校内所學專業知識與就業崗位需求有機結合,開拓廣闊的就業前景,形成良好的校企互動、聯合培養外語專業人才的良好機制。

圖片包含 建築, 室内, 前, 女人描述已自動生成

學院設立 “昆仲助困獎學金”,激勵優秀學子。學院黨總支兩個師生黨支部先後獲評“先進基層黨組織”,學院多次榮獲校級“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學生工作部門分别曾獲省級“優秀學生會”、“紅旗團總支”等榮譽。

人才培養成效

翻譯專業2016年開始招收學生,每屆招收2-3個班(約30人/班),目前在校生250餘人,學生廣泛參與英語專業競賽、大學生創業項目、互聯網加創業大賽、教師職業資格考試、研究生入學考試等活動,積極參加多項省、校級外語競賽,如“聯盟杯”本科高校英文寫作大賽、外研社閱讀、寫作、演講比賽、“嶺南杯”寫作大賽、“詞達人”比賽、學術詞彙大賽、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首屆“廣思杯”廣東省大學生“學外語,講黨史,強自信,勇擔當”主題創意大賽等,獲獎等級以及人數取得很大成效。據統計,翻譯專業18級、19級和20級學生共有105名同學參加比賽獲獎,校院級比賽89名,省級比賽獲獎10名,國家級别比賽獲獎6名。例如,19級葉菁同學獲廣東省“聯盟杯”本科高校英語寫作大賽特等獎,并于2023年考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20級梁嘉瑜同學獲第十二屆全國口譯大賽(英語)的廣東及港澳台賽區複賽三等獎,并于今年考取了北京外國語大學研究生;22級譚志芳同學獲第三屆全國大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競賽全國特等獎。

會議室裡的人們描述已自動生成

一群人站在室内描述已自動生成

翻譯系籌備成立“金譯求精”翻譯實踐中心,同學踴躍交流

一群人站在台上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動生成

翻譯系每年舉辦“金益求精”口譯大賽

日程表描述已自動生成

翻譯專業同學獲得“海峽兩岸口譯大賽”二等獎

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業項目也獨具翻譯專業特色,例如李樂薇同學帶隊的“廣州貨币金融博物館介紹英譯研究”獲得大學生創業項目國家級立項。陳容同學帶隊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翻譯策略研究”獲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國家級結項。

翻譯專業同學積極參加CATTI翻譯資格證書考試,考取CATTI三級筆譯證書的同學數量逐年遞增,17級有8名同學,18級有14名同學,其中林子健同學更是獲得CATTI筆譯二級(CATTI二級筆譯的通過率僅為12%左右,其中本科期間通過率遠低于此),是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成效的集中體現。

學生在專四與專八考試中成績亮眼。例如,2023年,我院學生通過全國高校英語專業八級的比例高達64.17%,遠超同類院校33%的水平。每年的專四一次通過率都接近90%,遠高于同類院校45%左右的水平。

學生本科畢業論文分為翻譯實踐報告與學術論文兩種,翻譯專業學生的選題大多選擇翻譯實踐報告,對金融經濟類文本進行英翻中實踐,也有對中國經典文化文本進行中翻英實踐,學術論文選題有跨文化對比、英漢語篇分析對比等選題,符合專業特點。全過程實行雙向導師選擇、題目确定、開題報告、三稿修訂、論文答辯以及答辯小組末尾淘汰二辯制度,以确保論文整體質量良好,符合學術規範,有效培養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學術規範意識以及一定的批判、反思和創新思維。

學院每年組織考研經驗分享活動,并為考研同學配備輔導導師。近幾年考研成功同學數量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如2020年為14名,2021年為7名,2022年為15名,2023年則達到了26名。多名學生被北京外國語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英國利茲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知名境内外高校錄取。

畢業就業前景

學院與近20家語言服務行業企業建立了實習實踐基地或人才培養合作關系,每年組織800餘名學生到譯國譯民集團、廣州策馬翻譯有限公司、深圳雲譯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單位從事翻譯實習或語言服務實踐,為學生就業提供充分的實踐經驗;學院建立了由黨政班子成員牽頭的聯動就業工作機制,形成了全員關心就業、全員參與就業的工作格局;構建了以輔導員為核心,班主任、學生黨員、企業、校友等為依托的優質就業資源庫;積極訪企拓崗,舉辦校友籃球賽等聯誼活動,将就業崗位引進校内,為畢業生提供便捷服務;對就業困難學生進行“一對一”幫扶,提供求職技巧輔導和崗位技能培訓,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

翻譯專業畢業生專業知識基礎紮實,實踐問題解決能力強,具有勤勉務實的優秀品質,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與好評,近年來的考研率和就業率均位于全校前列,過去五年就業率達95%以上,就業行業主要包括金融、保險、外貿、教育培訓、語言服務、跨境電商等,例如,2021屆翻譯專業就業人數57人,其中外貿行業15人,教育培訓行業18人,金融業2人,服務業10人,考研升學7人,其它行業5人。就業區域主要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高。

學院正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以夯實基礎、注重實踐和提升能力為路徑,實施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學生“寬、厚、活”三維能力的培養,形成以金融、财經以及商務領域語言服務為特色的人才培養格局,培養更多“會外語、懂金融、能翻譯”的高層次、複合型語言服務及翻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