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中習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這是這次主題教育的根本遵循。
隻有悟初心,才能激發共産黨人砥砺前行的力量。心中有信仰,前行有方向,腳下有力量。隻有守初心,才能傳承和弘揚共産黨人價值觀。“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句古語告誡我們初心易有、守終則難。隻有踐初心,才能續寫共産黨人使命擔當新華章。“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一條充滿風險挑戰的拼搏之路,今天我們回溯初心,接續踐行,就是要繼續強化使命擔當,在新時代續寫新華章。
為搞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外文學院黨總支于2019年7月16日至21日組織師生黨員和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隊,赴梅州市原中央蘇區縣——大埔縣開展“了解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的紅色文化調研,深入學習黨史國史,回望來時路,追溯黨的根脈,解讀黨的初心和使命,緬懷革命先烈,接受中國革命曆史教育,加深家國情懷,去感受“長壽”紅色大埔縣的新農村建設面貌和精準脫貧的現狀。學院邀請我校新近退休返聘的蕭茂盛教授擔任本次活動的顧問。

“平語”近人(四)
蕭教授可是太阳成集团tyc234cc的老教師、老黨員,“老金專”,幾十年如一日,教書育人,為學校的建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他的祖籍就是原中央蘇區大埔縣,政治經濟學碩士畢區業于華南師範大學經濟研究所,是學校前身“廣州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引進的第一個碩士,也是在學校第一批評上專業教授的老師之一。

蕭茂盛教授近照
多年來,他熱愛教育工作,精心授課,激情教學,樂于奉獻,承擔了《政治學》、《政府經濟學》、《非政府組織概論》、《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鄧小平理論概論》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多次榮獲校級“優秀教師”、“優秀共産黨員”。
教學之餘,蕭教授勤于鑽研,科研成果豐碩,多次獲獎。他先後在《中國行政管理》、《自然辯證法研究》、《學術研究》、《南方農村》、《求實》、《社會科學戰線》等學術期刊發表教學與研究論文達兩百多篇;出版的專著有《廣東貨币三百年》(1990)、《華南革命根據地貨币金融史料選編》(1991)、《廣東曆代貨币圖集》(1992)、《期貨投資技巧與風險管理》(1993)、《廣州地區金融市場投資指南》(1994)、《中國商品經濟與勞動市場研究》(1995)、《建市七年的河源金融産業》(1995)、《中國貨币鑒賞》(1995)、《東莞金融改革開放十五年》(1996)、《改革開放十五年的肇慶金融》(1996)、《鄧小平理論概論》(2001)、《中國貨币文化簡史》(2005)、《廣東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百村調查》(2009)、《貨币文化廣東發展研究》(2015)、《新農村建設問題研究》(2015)、《嶺南金融史》(2016年);近年出版的教材有《涉外文化管理》(參編)、《公共危機管理》(副主編)、《公共管理學》(副主編)等。富有創新的科研成果多次獲得校級科研獎勵。《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問題的探讨》獲廣東省高校思政研究會2003年會論文評比二等獎;《藝術教育應用多媒體與網絡技術教學研究》獲2004年廣東省文化廳、教育廳、省團委、省廣電局科技文化評比二等獎;《廣東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百村調查》獲2009年度廣東省人民政府科技三等獎。

蕭茂盛教授榮獲的部分獎勵證書(2012)
蕭教授研究貨币史20多年,是廣東省知名的錢币收藏鑒定專家,任《廣東錢币》雜志常務主編,為我校“廣州貨币金融博物館”主要創建者之一。1995年,蕭茂盛教授夫婦為學校創館無私捐贈了自己珍藏的4000多枚系列錢币,并出任第一任館長,多方籌集錢币,大力宣傳金融文化,為學校的特色發展做出很大貢獻。如今,“廣州貨币金融博物館”成為了廣東省金融文化和太阳成集团tyc234cc的靓麗特色名片,也是人們了解中外貨币曆史與文化的重要基地。在這裡,人們可以“一館覽盡千年孔方兄”。(《羊城晚報》報道)

蕭茂盛教授陪同領導廣東省行政管理學會領導參觀(2006-06-20)

蕭茂盛教授在寶克拉•中國大學生助學創業行動啟動儀式講話(2011)
“銘記光輝曆史,傳承紅色基因”是本次調研活動的主題。革命史迹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最直觀、最生動的教材,助力人們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裡來的、新中國是怎麼建立起來的,無論我們走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習近平總書記把蘇區精神概括為28個字,其中堅定信念,突出體現在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求真務實,突出體現在“反對本本主義”;一心為民,突出體現在“真心實意地為群衆謀利益”;清正廉潔,突出體現在“自帶幹糧去辦公”;艱苦奮鬥,突出表現在“創業艱難百戰多”;争創一流,突出體現在創造“第一等的工作”。

“平語”近人(五)
在這次紅色文化調研活動中,每到一個紅色文化紀念基地,快人快語的蕭教授都給師生們講解那裡的中央蘇區曆史、蘇區精神和革命文化故事,回顧革命先烈的艱苦卓絕的鬥争故事,詳細介紹“長壽之鄉”的蘇區大埔及其“紅色”、“綠色”、“古色”的文化特點和民俗傳統,鼓勵同學們牢記中央蘇區的革命曆史和優良傳統。發揚“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争創一流、無私奉獻”的蘇區精神,弘揚時代精神。以革命先烈為榜樣,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努力争創一流的業績,為實現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


蕭教授給外文學院師生講解大埔的紅色故事

大埔文化的“三色”代表:蘇區紅色、坪山綠色和客家古色花萼樓
深入了解當代新農村建設面貌和精準脫貧的現狀也是本次文化調研的主要任務。據了解,蕭教授還是紅色大埔縣大東鎮鄉親們交口稱贊的熱心鄉賢。他為人樸實,熱情大方,情系桑梓,善待鄉親父老,為家鄉的新農村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他自參加工作以來傾心盡力支持家鄉公益事業建設,幾十年如一日,争取政府資金,調動社會力量,累計籌集近1000萬元(其中他們夫婦兩捐資200萬元)為家鄉做了很多實事。”(範良錦,2012;2015)例如,引水修路,修建小學校舍,建設文化廣場和文化活動中心,綠化村道,美化環境等,為家鄉的發展變化盡心盡力。“蕭教授成才不忘親人,成功不忘家鄉的思想境界,與家鄉人民情誼相牽,血濃于水,家鄉情節,心靈相約,情系塘背,傾心傾力為塘背新農村建設做出突出貢獻。”(同上)這是對蕭教授助力家鄉新農村建設系列善舉的中肯評價,也給參加調研的師生留下深刻印象。

《情系塘背——蕭茂盛教授家鄉新農村建設成果攝影集覽》封面
蕭茂盛教授夫婦帶頭捐建的部分工程碑記(2012)

白土村小學新貌(2012)和大大東鎮白土村一角(2019)
廣金教授愛家鄉。助力建設新農村,幫助原中央蘇區的精準脫貧。在調研路上,我們幾位參加調研的老師還入住了蕭教授在老家的新樓房。看到他為家鄉捐建了路橋村景的可喜變化,參觀了他興建的蕭氏家族文化活動中心“佑啟堂”。 “佑啟堂”并為大埔蘇維埃舊址和太阳成集团tyc234cc社會實踐基地,客家傳統民俗文化濃厚。本次調研實踐得到蕭教授及其親屬的熱情接待,看到挂在房子大堂上的書畫——“大德廣惠”,略作藏頭詩一首,以記之并謝:
蕭氏妙合天地情,
茂心修成佑啟堂。
盛禮興樂先鄉裡,
教人長壽孝心郎。
授罷詩書研金融,
大鵬展翅志飛揚。
德高望重乃謙遜,
廣福路橋首捐芳。
惠光東照兩勝景,
高山流水鄉情長。
注:
1. “大德廣惠”書畫為蕭教授提在老家新居大堂的勵志名言書畫。
2. “授罷詩書研金融”指蕭教授教學與研究研究領域兼顧政治、經濟、文化、金融等多重領域,述著等身,影響廣泛,且多有首創之功。
3. 兩勝景:大東鎮位于縣境東部閩粵兩省四縣(平和、永定、饒平、大埔)的交界處,東接福建省平和縣的長樂鄉、九峰鎮,北靠岩上和福建省永定縣的湖山,西鄰百侯,南與雙溪和饒平縣的上善相連。兩勝景指大埔縣大東鎮附近的兩個民俗文化旅遊勝景——聯豐村的花萼樓與坪山村的千畝梯田。蕭茂盛夫婦大力首捐并推動衆籌而建成的廣福橋和廣福路竣工于2013年順利通車,增添了梅州大埔縣大東鎮客家民俗文化風情遊的快捷線路。
4. 範良錦. 《一位改變着家鄉的教授》,見蕭茂盛著.《新農村建設問題研究——以廣東為例》,北京:經濟出版社,2015.
5. 本文部分圖片為廣東省農村經濟學會和太阳成集团tyc234cc學院原公共管理系主編的《情系塘背——蕭茂盛教授家鄉新農村建設成果攝影集覽》(2012)的翻拍,原圖為陳天棧先生攝影,特此緻謝。

佑啟堂文化藝術中心落成慶典
(2019-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