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合作交流 >> 國際交流 >> 正文

國際詞典學專家莅臨廣金外語論壇,解讀人類與人工智能的共生之道

發布時間:2024-04-18  浏覽次數:

2024年4月16日下午,太阳成集团tyc234cc于會議室2417舉辦了第67期廣金外語論壇學術講座。此次論壇邀請了國際知名詞典學專家丹麥奧胡斯(University of Aarhus)大學的詞典學中心主任Sven Tarp(斯宛•塔普)教授,為外文學院師生帶來一場題為“必要的共生關系:你想從生成型人工智能對話機器人那裡得到什麼,以及它想從你身上獲取什麼”的學術講座。此次論壇由外文學院解敏博士主持,學院領導和師生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講座。

講座伊始,解敏博士對斯宛•塔普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并為此次講座的主題以及對斯宛•塔普教授的個人成就與經曆做了簡要介紹。

在講座中,斯宛•塔普教授介紹了關于導緻“人工智能”一詞誕生的讨論,以及近年來這類“智能”的顯著發展。在此背景下,各種基于人工智能的對話機器人被引入并測試作為語言教育的教學工具。以ChatGPT為典型例子,人工智能的實際應用在語言學、語言教育和詞典編纂等廣泛學科已司空見慣,由此引發了人們對其風險與機遇的思考。斯宛•塔普教授引用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對ChatGPT的描述,肯定了人工智能的價值,進一步深入主題,即人類和人工智能之間的複雜關系,根本的挑戰是在實踐中證明人類的主導地位。斯宛•塔普教授表示,人工智能生成語言模型應該是對人類更快、更高質量地生産起促進作用,而并非取代人類。在此,斯宛•塔普教授強調,人工智能時代下,要求人類具備更多的知識、更廣泛的文化、更豐富的技能以及更高的創造力。在特定情況下,還需要為人工智能提供更精确的指令,在對話中檢查并發現錯誤,以達到預期目的。

在互動環節,外文學院師生踴躍地參與了發言,對講座内容進行思考并提出疑問。斯宛•塔普教授對問題進行詳細解答,同時也提出了目前仍在研究的人工智能話題,并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講座最後,解敏博士簡單總結了本次講座的内容與收獲,在場的外文學院師生響起熱烈掌聲,表達對斯宛•塔普教授的感謝。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精彩的學術交流活動,共同推動外文學院的發展與進步。

斯宛.塔普教授簡介:

斯宛•塔普是丹麥奧胡斯大學詞典學中心的教授和主任,功能詞典學理論的創始人,他撰寫了17本詞典或詞典學專著,包括《專業在線詞典的理論與實踐》(DeGruyter,2014)、《西班牙詞典學導論:功能與應用》(Routledge,2023)。他目前正與一家丹麥高科技公司合作,為外國西班牙語學習者(包括中國學生)開發基于人工智能的寫作助手。

采寫|盧倩雯

攝影|洪楚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