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文學院劉曉琴博士以及其研究團隊成員在管理學和商科領域的頂級期刊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上發表了一篇題為“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between banks in net-zero banking alliance and China”的學術論文,這一成果标志着我院在充分利用大學優勢學科資源的基礎上,在跨學科研究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特别是在聚焦銀行金融業話語研究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作為管理學和商科領域的權威期刊,在學術界享有極高的聲譽。該期刊以嚴格的審稿标準和高質量的研究成果而著稱,2022-2023影響因子高達12,商科分區排位更是位居第11位,名列前茅。劉曉琴博士能夠在這樣的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不僅是對其研究水平和學術能力的極高認可,也充分展示了我院在相關領域的學術實力和影響力。

劉曉琴博士的這篇論文以淨零碳排放銀行業聯盟(NZBA)的五家銀行與中國四家銀行為研究對象,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環境信息披露(EID)實踐的話語和質量差異。該研究以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定義的報告質量六大原則為理論框架基礎,采用層次分析法(AHP)構建了一個質量評估模型,并通過Python工具對高頻詞彙和詞彙共現矩陣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結果不僅揭示了兩種不同銀行背景下EID話語和質量的差異,還為銀行業從業者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有助于提升環境信息披露的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劉曉琴博士的這項研究在方法論上具有顯著的創新性。她成功地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結合,融合了語言學和管理學的研究範式,為EID分析引入了一種全新的研究視角。這種跨學科的研究視角不僅拓寬了EID分析的深度和廣度,也為未來的相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此外,這項研究成果的取得也離不開外文學院ESP研究所的支持和推動。這一研究成果不僅體現了研究所的學術實力,也為我院在相關領域的研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供稿:洪溪珧劉曉琴
2024年0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