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翻譯視角下壯族創世史詩< 布洛陀>英譯研究論文集》為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民族志翻譯視角下的壯族創世史詩《布洛陀》英譯研究”(項目編号:16BYY036)的結項成果之一。
研究成果為項目組成員四年多來的翻譯研究原創論文22篇集成,内容包括壯族語言文化研究的概述和背景、壯族《布洛陀》的原典翻譯分析、譯者研究、譯本研究、民族志翻譯研究及譯介趨勢研究五個部分論文組成。其中17篇論文已在《民族翻譯》等學術期刊上發表,或收錄到專題學術研讨會論文集之中。最後一篇是已故的典籍翻譯大家汪榕培教授于2013年在“《布洛陀史詩》(壯漢英對照)翻譯出版發行座談會”上的即時講話《中華民族文化典籍對外翻譯大有可為》,餘音繞梁,至今令人鼓舞,催人奮進,權當後記,以表懷念,并激勵課題組成員繼續努力探索。項目其他相關研究成果又見項目組創建的公益性專題研究微信公衆号“壯族布洛陀譯介研究”。
“百張好樹葉,難湊花一朵;千百本厚書,不比《布洛陀》”本項目研究進行期間,兩位項目主要參與專家黃達佳(第一代布洛陀傳承人和壯族歌王)和王宏印教授(著名典籍翻譯專家和理論家)先後仙逝,甚為悲痛和抱憾!布洛陀文化譯介宣傳離不開他們的指導。本項目得予以良好等級結項,聊以告慰前輩!

項目結項證書·2021-05-31
我們的研究成果的突出特色有以下5點:
1、率先對澳洲譯者David Holm的壯民族志譯作進行全面研究,指出其英語譯介本篇幅不多,輔以插圖、譯本序言、原抄本說明、标音說明、縮略說明、附帶光盤、詳細文本原注、民族志注釋、術語索引等,通過序言、說明、評注等方式将文本置于豐富的語言文化環境中,對英譯文本進行了典型的民族志闡釋,形成了典型的研究型譯作,開創了壯族典籍民族志英譯的新範式。
2、基于《布洛陀》的民族志英譯研究,課題組認為:民族志譯注以語言、圖像、錄音、表格等多種模态解說原文的語篇、語言系統、情景語境以及文化語境;各種模态的注釋各有分工,在文化譯介“解說”活動中發揮各自優勢。
3、鮮明指出:“以詩譯詩”的翻譯策略更能體現萬物皆有魂和敬畏生命的生态觀,而民族志翻譯策略對生态失衡邏輯的把握更準确;少數民族典籍的生态翻譯模式強調以生态哲學為主線貫穿整個翻譯過程,使生态哲學成為向西方傳播的主要動力。
4、創新指出:民族文化的多模态、多媒體融合譯介是中華民族文化“走出去”的必然趨勢和有效途徑。新時代下《布洛陀》的傳承外宣具有多模态、多符号系統的特性,其研究與傳播要實現從單模态到多模态、單媒體到多媒體融合譯介的路徑轉變。布洛陀史詩文化的多模态、多媒體數據庫平台的共建、開放和共享将有效促進壯族傳統文化“走出去”。
5、較早使用計量可視化分析方法,結項專著有四章是創新地對壯族布洛陀文化譯介研究進行定量分析或計量可視化分析,凸顯本課題研究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項目組成員希望我們的研究發現能在民族翻譯與研究方面,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後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構建出有中國本土化特色的民族翻譯研究理論。




附:項目組成員研究論文信息選錄
1. 布洛陀史詩文化的多模态、多媒體譯介初探[J].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9, 33(04): 49-53.
2. 民族典籍的生态哲學與翻譯——以《布洛陀》兩個譯本為例[J].民族翻譯, 2019(01): 33-42.
3. 再實例化視角下民族志多模态譯注研究——以《回招亡魂:布洛陀經文》為例[J].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 40(02):96-102+119.
4. 高瞻遠矚,聯傳幫帶,開創少數民族典籍英譯的新天地——紀念典籍翻譯大家汪榕培[J].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9, 33(01):68-71.
5. 《壯族麽經布洛陀遺本影印譯注》漢譯譯注研究[J].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8,32(03):76-81.
6. 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典籍翻譯研究的開拓力作——《西南諸民族典籍翻譯研究》介評[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 19(01):45-49.
7. 譯介學視角下的民族志譯者角色研究——以賀大衛為例[J].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 38(06):51-55+68.
8. 壯族布洛陀文化典籍整理翻譯的又一巨作——簡評三卷本《壯族麽經布洛陀遺本影印譯注》[J].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7, 31(05):46-49.
9. 《布洛陀》:壯族的複合型史詩[J].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7, 31(04): 56-60.
10. 賀大衛:壯民族志研究型譯者[J].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6, 30(05): 62-66.
11. 《布洛陀》神話意蘊的英譯表達[J].文教資料, 2020(23):12-14.
12. 壯族麽經布洛陀民間信仰解讀及英譯策略[J].民族翻譯, 2019(01):25-32.
13. 陸蓮枝,周豔鮮.聚首右江河畔,聚焦民族典籍譯介,聚集西南民族與跨境民族文化研究——“2017年全國民族典籍翻譯與西南少數民族文化研究高層論壇”會議綜述[J].民族翻譯, 2018(03):86-90.
14. 賀大衛《布洛陀》英譯本的民族志闡釋[J].翻譯界, 2017(02):82-92+162.
15. 壯族麽經英譯新範例:民族志式深度翻譯——賀大衛《漢王與祖王》英譯本評介[J].百色學院學報, 2017,30(04):88-91.
16. 壯族《布洛陀》英譯中的文化傳遞模式——析《贖魂經》兩個英譯本[J].民族翻譯, 2017(01):33-40.
17. Review o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Hanvueng, A Baeu Rodo Scrip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Vol. 8, No. 2, 2020, pp. 82-87. doi: 10.11648/j.ijll.20200802.14. Also available at:article.journaloflanguage.org/pdf/10.11648.j.ijll.20200802.14.pdf.